首页 > 儿童教育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素材初中生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素材推荐

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素材初中生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素材推荐

1. 端午节的起源与传说端午节,又称端阳节、龙舟节、重午节等,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,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。关于它的起源,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。

1. 端午节的起源与传说

端午节,又称端阳节、龙舟节、重午节等,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,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。关于它的起源,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。相传屈原忠心报国,却遭谗言所害,被流放,最终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。百姓们得知后,纷纷划船打捞他的遗体,并将饭团、鸡蛋等投入江中,喂饱鱼虾,以免它们啃食屈原的身体。后来,这些习俗演变成了今天的赛龙舟和吃粽子。除了屈原传说,还有纪念伍子胥、孝女曹娥等说法,以及源于古代百越地区对龙图腾的崇拜和夏季驱邪避瘟的习俗。这些丰富的传说,让端午节充满了人文色彩和神秘感。

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素材初中生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素材推荐

2. 经典的端午习俗:吃粽子

吃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。粽子,古称“角黍”,是用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。粽子的形状多样,有三角形、四角形、长条形等;馅料也五花八门,北方多以红枣、豆沙为主,南方则偏爱加入咸蛋黄、火腿、香菇、虾米等,形成了甜咸两大派系。每到端午节,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、吃粽子,象征着对屈原的纪念,也寓意着家庭团圆、生活甜蜜。初中生们在手抄报上可以画上各种形状、不同馅料的粽子,旁边配上文字介绍粽子的种类和制作方法,既直观又有趣。

3. 激动人心的端午习俗:赛龙舟

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富动感和观赏性的活动。龙舟外形狭长,船头刻有龙头,船尾刻有龙尾,船上队员分坐两边,手持木桨,随着鼓点的节奏奋力划水。比赛时,一条条龙舟如离弦之箭,在水面上飞驰,岸上观众呐喊助威,场面十分壮观。这项活动不仅考验队员们的体力、技巧和团队协作精神,也寄托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、驱邪避灾的美好愿望。在手抄报上,可以画一幅激烈的龙舟竞渡场景,描绘划桨的力道、鼓手的专注和观众的兴奋,文字部分可以介绍龙舟的构造、比赛规则或背后的文化意义。

4. 驱邪避瘟的端午习俗:挂艾草与菖蒲

端午节正值仲夏,天气炎热,蚊虫滋生,古人认为这是“五毒”(蛇、蝎、蜈蚣、壁虎、蟾蜍)出没的时节,容易生病。因此,端午节有在家门口悬挂艾草和菖蒲的习俗。艾草和菖蒲都是中草药,具有特殊的香气,可以驱赶蚊虫,净化空气,古人相信它们能起到辟邪、消毒、保平安的作用。有些地方还会将艾草、菖蒲与石榴花、蜀葵花等一起挂起来,称为“天中五端”。手抄报上可以画上挂满艾草和菖蒲的门口,旁边配上介绍它们药用价值和象征意义的文字,提醒大家注意夏季卫生。

5. 端午节的诗词与文人情怀

端午节与文学也有着深厚的渊源。除了屈原的《离骚》等不朽诗篇,历代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与端午相关的诗词佳作。比如唐代文秀的《端午》:“节分端午自谁言,万古传闻为屈原。堪笑楚江空渺渺,不能洗得直臣冤。”表达了对屈原的同情和对奸臣的愤慨。宋代苏轼的《六幺令·天中节》则描绘了端午的热闹景象。初中生们可以在手抄报上摘录一两首自己喜爱的端午诗词,配上作者简介和诗词大意,或者写一段话谈谈自己对屈原精神的理解,展现端午节的文化内涵。

6. 端午节的意义与现代传承

端午节不仅是一个节日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。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、家国情怀和智慧结晶。通过纪念屈原,我们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格;通过参与各种习俗,我们体验传统节日的乐趣,增进家庭和社会的凝聚力。在现代社会,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,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这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。初中生们可以在手抄报上表达自己对端午节意义的理解,比如“传承文化,爱我中华”,或者写一段关于如何让端午节过得更有意义的小建议,比如亲手包粽子、学习制作香囊、阅读屈原的作品等,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。

本文来自网络,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,投资等依据。侵权请联系底部删除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 http://www.4cbk.com/jiaoyu/ce29256ddccad40412a1ecfe205add8e.html
上一篇:国防科技大学招生条件和具体要求有哪些
下一篇: 批改网学生登录入口官网地址:https://www.pigai.org/

猜您喜欢

返回顶部